建设文化新常德——我市“三文一体”文化建设行动纪实
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三文一体”三年行动。“三文一体”,即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重点是着力推进三年行动2366工程。2366工程就是要建设柳叶湖和桃花源这2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培育3个上市文化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业、影视传媒业、桃源工(雕刻、刺绣)产业、印刷包装业、文化演艺业和收藏会展业这6大优势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文艺精品繁荣、文化管理创新和文化人才培育这6大工程。
近日,记者跟随市委宣传部“三文一体”采访团的脚步,在我们这个城市走访、观察,见证今年以来我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建设活动并进 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9月13日19时,市文化馆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音乐会,市交响乐团和群星合唱团通过13首精彩作品,征服了现场的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将群众文体活动推向经常化,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连续举办6届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7届广场健身舞大赛、7届运动会、10届鼓王擂台赛。在市文化馆,每年免费为市民演出180场以上,促进了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在柳叶湖,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便迎来国内外万名选手参赛。此外,随着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中德龙舟友谊赛、全运会龙舟赛等系列赛事相继举办,常德文化名片闻名中外,并展现独特的魅力。
传承创新并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桃源县郑家驿镇桃源工木雕刺绣传承基地,一件件古色古香的木雕和刺绣收藏品,让人目不暇接。“接下来,我们要将古法榨油、古法糍粑、古法酿酒技艺给传承下来。”基地负责人翦永胜告诉记者。
据了解,桃源工木雕刺绣传承基地建立于2015年,投资3000多万元,分为木雕刺绣展示区、青少年文化体验区、湖南民俗擂茶馆、桃源刺绣木雕培训基地4大板块。2016年6月12日,通过文化部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审批,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基地。
9月12日20时,记者观看了桃花源山水演艺。项目负责人张剑峰告诉记者,正是《桃花源记》,让他们选择了这里。“我们的实景演出,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问题,更不必说整个桃花源景区了。”桃花源景区经过重新打磨,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按照“南攻桃花源、北战壶瓶山、中取柳叶湖”的发展取向,我市将重点推进桃花源、柳叶湖景区文化提质。目前柳叶湖在建的常德卡乐世界?OCT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体验园项目、大唐司马旅游文化项目正在火热筹备之中。与此同时,我市加强文旅商品开发,依托常德河街建设非遗民俗一条街。全市旅游努力奋进,力争全市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以上。
修复建设并重 提升文化名城品质
从常德河街到老西门,从武陵阁到水星楼,随处可见的青砖旧瓦,几处零星的抗战碉堡,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使常德文化名城气质凸显。
2014年,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80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之一。省、市政府对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进行多次维修。此外,河洑山、市城区及常德经开区的抗战遗存整体保护方案正在设计之中。
我市文化名城建设,不光是修复,更需要建设。近年来,“三馆三中心”、白马湖文化公园、丁玲公园等标志性文化工程建成使用;体育公园与体育中心提质改造工程即将启动,还有市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市国防教育文化园地的建设。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让市民休息之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城市的品质也得到提升。
以文化事业为荣,以文化名城为基,以文化产业为向,“三文一体”,共同发展。在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常德人享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精神与物质的福利,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