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虹旭的“船长”梦


发布日期:2017-12-28 作者: 熊祎男 信息来源: 常德日报

赵虹旭,拽着“80”尾巴出生的年轻小伙, 2005年便步入了社会。由于没有学历和经历,初入社会的他只能到处做做杂工、到工地当搬运工。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留在了一家塑料制品厂打工,也正是这次的经历,才成就了他后来的“船长”梦。

在塑料制品厂打工的那两年,赵虹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塑料制品技术。两年多的漂泊,让他愈发想家。2007年,赵虹旭决定回家乡创办属于自己的塑料制品加工厂。回到家后才发现现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那一年,在乡镇建一个小规模的工厂至少需要60多万元的资金,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真是一笔巨额资金。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赵虹旭和家人商量,决定暂时搁置建塑料工厂的想法,先学习机电维修技术。

说到就要做到。做完决定的赵虹旭便开始了机电维修技术的求学路。他知道,构筑自己的梦想需要足够的资金来启动。由于从小就对机电类的东西感兴趣,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熟练地掌握了机电维修技术。2009年初,年仅19岁的赵虹旭用这几年辛苦打工赚到的8万元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门店“虹旭机电商行”,主要经营机电维修业务并销售五金工具、电动工具等。一年多的努力学习,让赵虹旭维修机电得心应手,再加上这个年轻小伙的热情待客,很快便把生意做红火了。两年多过去了,虽然机电商行的生意越来越好,可赵虹旭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想建塑料工厂的初心。

由于资金不够充足,为了控制办厂的风险,赵虹旭先是购进了一台168吨的注塑机,用于生产开关盒,设备也选择的二手设备,从厂房、起重设备、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水电安装,到最后调试生产,一切工作都正常进行着。赵虹旭以为自己的梦终于可以实现了,然而,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他把所生产出来的接线盒拿去推广的时候才发现,当年流行的接线盒款式已不再在市场上畅销了,消费者们不愿意用这款产品,经销商也不愿意去推这款产品。就这样,赵虹旭的塑料工厂生产的第一批产品以失败告终。

赵虹旭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消沉,他思考总结失败原因,等待下一次机遇的到来。两年后,赵虹旭重整旗鼓,重新整合资源,提前做好市场调查,投资开发了另外一款以水泥围栏所用的定位圈系列产品,这个产品使他的塑料工厂扭亏为盈,年净利润达到了20万元左右,这也让他看到了塑料工厂的希望。2014年,因为机电维修过程中长期与养殖户打交道,赵虹旭发现了塑料渔船的前景,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船长”梦。

塑料渔船这条生产线与之前的注塑成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塑料渔船的模具价格十分昂贵,赵虹旭根本没有资金去购买模具,于是,他到处去学习,利用自己多年的机电维修技术,终于亲手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塑料渔船模具。模具问题解决了,可是,原材料的不同,生产工艺的不同,设备的不同依旧让他吃了不少苦头。起初,由于原材料的问题,生产出来的渔船会变形、裂变,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不断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由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赵虹旭塑料工厂的渔船品种十分齐全。他带动了当地十余人就业,同时,他还顺应时代潮流,开启了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300万元左右,净利润40万元左右。

赵虹旭终于实现了他的“船长”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