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界“绿色扶贫”领路人
位于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蔡家塘村,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素有“金窝、竹海、茶乡”美誉。2016年,市人大代表詹立君回到家乡,开辟山路,在山上种满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茶叶。
2006年乌云界建立保护区,山民的砍伐权被严格限制,靠山吃山的村民失去了一项主要收入,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我就在这穷山村里长大,当时我家是村里最穷的。”上世纪70年代,詹立君全家人的生活苦不堪言。詹立君坦言,我穷怕了,不想让村民们过当年的苦日子。
詹立君16岁担任原牯牛山公社茶厂的技术员,后带领村里的乡亲组成建筑队外出务工。挖到“第一桶金”后,他又组建了永鑫石材贸易有限公司,业务涉及装修、建筑等,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逐渐发展壮大。2012年,詹立君当选县人大代表。几年下来,他发现乌云界17个行政村2万多人,有10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6000余人,占乌云界总人口的30.5%。
茶产业属于乌云界地区的传统产业,赫赫有名的“桃源红茶”便产于此。詹立君说,不砍树,来种茶,发展绿色经济是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2015年,詹立君作为全县唯一一个农民人大代表跟着县委书记出去考察农业产业发展。和县里主要领导们交流后,詹立君决心帮助乌云界的老茶园复垦,重新搞活当地茶产业。
2015年,詹立君发现当地还可以复垦8000亩优质茶园。詹立君采取每亩400到500元的价格补偿给愿意复垦的村民,并且没有签订强制收购协定,村民可择高价出售茶叶,大大激发了村民复垦的动力。2016年,村里复垦了3800亩老茶园,仅补偿费就有110多万元。
詹立君采取“合作社+公司+农合+基地”的模式发展茶产业。目前,已经有7000多人加入合作社。他还流转了424亩贫困户的优质复垦老茶园,自建厂房和基地,让贫困户以茶园入股。据统计,已有近300多人入股。公司以略高于市场价格优先收购当地茶农采摘的茶叶,年底还对交售鲜叶的茶农提取20%销售纯利以分红的形式分给茶农。几年来,詹立君建立起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产业链,君和野茶迅速占领了市场。2016年,君和野茶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共同致富。
如今,詹立君还把大学毕业的儿子叫回身边,父子二人一起当起了乌云界里“绿色扶贫”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