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我们重新找回对文学的恋情的城市——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在2017武陵国际微小说节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7-12-18 作者: 信息来源: 常德日报

有人这样诠释微小说,用小情怀来讴歌主旋律或者讴歌大时代。这句话很经典,他所说的“小情怀”,我理解为“个性化”的方式。它揭示了我们微小说的很多特点,也符合微小说的很多规律,所以我也想换个角度,我也用“小情怀”来谈一谈这次常德之行和这次微小说节。

我上次来常德,临走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是一座来了就舍不得离开的城市。因为看了这么多美好的风光,美好的风土人情,感受到这么多沉浸于文学的作家们,就有了深切的感情的关联。这次再来常德之前,我又忽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因为我本人过去从来不关注衣着,或开会穿什么衣服的事儿,我突然觉得来常德开会不能像以前那么随便了,我得找件新衣服穿,我得系个领带。我说,哎,这怎么回事儿,这跟当年年轻的时候谈恋爱的感觉一样。所以我忽然觉得,原来,常德是我们重新找回对文学的恋情的这样一个城市。

文学恋情的找回,它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不牵扯到人和人之间的恋情,纯粹是对这个城市的品位抱有很高的敬意。昨天我到了常德以后,吃晚饭吃得晚了点儿,在饭桌上,一位武陵区的领导忽然向我们的王跃文主席连提两个问题,提的问题吓我一跳!是什么呢?他对《国画》和《沧浪之水》里边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物、一个非常具体的情节娓娓道来。我当年也参加过评奖,我也看过这两部书,他对中间很多疑问的提问我居然没他清楚。一个区领导,如此熟悉文学,如此熟悉里边的情节人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呀!当然,王跃文也很内行地跟他探讨了一下。我觉得,一个区领导能这么内行地研究文学,这么关注里面人物的命运,显得品位不俗。再往下深谈,他从对文学的看法谈到了对十九大精神的领会,非常游刃有余,又非常亲切非常贴切。我对王跃文说,这是我听到的对十九大精神最精彩最贴切最能表现他情感的一个讲座。所以,我从个人感受来说,武陵区做小小说节是正当其时。刚才,胡丘陵部长也说,建议我们把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都请过来,我们再扩大小说节的规模。我们愿意转达胡部长的盛情,向作协现任领导们反映,努力促成这事儿,希望推动我们武陵为全国文学做更大贡献。

武陵这个地方,它的文学魅力不光表现在领导层。昨天从长沙过来,一路上在聊,有人建议我关注关注这边一个公众号,叫《走向》。坐汽车上,我一老花眼,看不清。晚上回到宾馆我就看了,很感动。一个城市,你只要一走进来,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建设者、领导者,这个城市的人民是不是有品位的,是不是有情调的,是不是有韵味的。那么,这些韵味的展示,我通过看这个公众号就看出来了。这里有很多作家们在非常真切而高雅地抒发他们的情怀,非常关注家国命运,非常关注情感的养成。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武陵精神: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我相信,武陵能够把它的各方面建设,包括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我觉得我们的小小说节,包括这次紫荆花征文都大大提升了我们微小说、乃至文学的品位。我曾经引用过法国文艺史家丹纳的一句话,说“莎士比亚不是外星球来的陨石,在莎士比亚的背后,有整整一个民族合唱队的合唱”。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文学处在一个有高原而无高峰的这样一种状态中,既表明了对我们文学取得成就的肯定,又表明了希望我们文学有所突破的关注。我觉得常德所做的工作,包括微小说节,就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合唱队增加一些最和谐的、最美好的音符。在作代会报告上,总书记还说,希望我们作家们向经典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我觉得这同样也是对我们武陵小说和微小说的更高的要求。就是说我们怎么样让小说这次得了奖了,再过三年、再过五年,我们再看,还是这么有意思,还是这么激动人心,这就是小说经典的作用。使小说进入经典的殿堂,我想这将是我们在座的作家,包括我本人,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许立君 整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